多語習得與國小的英語教學

上週六頂著大熱天和對語言的熱情到嘉義市精忠國小分享語言學習、教學和研究的經驗,這算是第一次到學校裡跟第一線語言教師面對面討論語言教學,演講前準備了非常久,不斷思索將多語習得應用在正規教育內的可能。

不管理論或語言實戰經驗多豐富,沒有到第一線教學就無法理解真實的情況和困難,我一直提醒自己不要僭越,任何建議或意見都僅止於個人想法。

結果當天到場的只有一位英文老師,其他都是家長和各科老師,最後熱愛英語的校長也加入了。因為實際的聽眾和想像差太多,馬上決定更改內容,跳過理論和教學的討論,轉以個人經驗分享為主。本來想說留到下次有機會剛好這幾天有朋友問教學的問題,趁這個機會分享。

多語習得(語言習得)的概念能不能用在正規教育的教學上呢?如果能不考慮升學考試的問題,我想是大有可為的,我在堪薩斯大學的土耳其文老師 Muki 就成功的把習得的概念運用到大學的語言課程上。

土耳其文授課,逼不得已才使用英文這是常識;給學生一些基本習得概念也是基本配備,除此之外還有四個特點。

習得在正規(體制內)教育的第一個難關就是計分,傳統的語言教育就是文法錯一個扣一分、單字拼錯一個扣一分、克漏字和填空等等也是一格一分,這種考試不符合習得的原理,也會讓學生非常有挫折感。因此 Muki 從來不考我們這些題目,她只考作文(造句)、閱讀或是口說,單字拼錯文法錯誤不扣分,以「表達完整度」和「理解度」計分。

Muki 土耳其文課第二個特色是不用課本,她只用土耳其文的自然材料(authentic material),比如說她會叫我們回家看土耳其的烹飪節目再到班上討論,不要求我們全部理解,只要求我們有完成作業。有些自然材料有學習單,有些自然材料沒有,比起我們「做得如何」,她更重視我們「有沒有做」,有做就有分。

第三個特色是她和我們一起追一部土耳其歷史劇(muhteşem yüzyıl),敘述蘇里曼大帝時代的宮廷鬥爭,這是沒有字幕的劇,以我們初學的程度當然不可能都聽懂,但透過畫面和對土耳其歷史的基礎知識仍能猜到大概,加上我們每週上課都必須發表摘要和寫劇透,追劇仍追得很開心。

最後是她的文法和單字教學,這部分的比重非常低,且她是以溝通導向教授句型,比起「文法的細節」她更重視如何使用不同句型去達到溝通的目的,單字的教學也是如此,有溝通意義的句型和單字才教。

兩年下來我和其他幾位美國同學都能持續對土耳其語的熱情,大家也同時去了伊斯坦堡進修,我們能聽能說也能融入當地,雖然我們做的事完全不同,但都過了很有意義的暑假。

國小的升學壓力較低,願意嘗試新方法的老師們可能可以有ㄧ些新作為,若能嘗試 1)語法單字不計分,以內容為重 2)使用自然材料而非課本 3)一同追卡通(劇)和 4)溝通導向的文法單字教學的話,或許英文教學能有一些新氣象。

很多大人感嘆:「英文學了20年現在還不是要從0開始」。沒錯,實務上零程度的學生比有一點程度的更好帶,因為零程度的學生沒有學過的包袱,心靈也沒有受到升學考試重創。早知如此何必當初,我認為學英文真的不用急,早學也未必比較好,我看過 30 歲才開始學英文卻幾乎沒有口音的韓國歐巴,也看過12歲精通五國語言的孩子長大後痛恨語言。國小階段若能對世界有多一點好奇,能認識英文字母、唱唱英文歌就很好了,時候到了,有實際需要的時候再開始也不嫌晚。

 

photo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