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公視節目”一字千金”是一個很有趣的體驗,在節目播出之際來談談”學外語會不會讓母語變差”這個問題,學太多或太久外語真的會讓母語*變差嗎?住國外太久中文真的會變怪怪的嗎?
在學術界這是一個專門的領域,專有名詞叫做”language attrition”,研究母語是否因為學外語變差叫”L1 attrition”、第一外語是否因為學更多語言變差叫”L2 attrition”,這個問題也可以無限延伸下去變成 L3、L4、L5 ……,那以下就從各種不同角度來看看”attrition”甚麼情況下會發生,是否會真的影響到我們的母語能力。
甚麼情況下外語會讓母語壞掉(attrition)?
假設母語是華語(mandarin)的你在台灣居住工作、生活中絕大多數時候都使用華語,就算你學很多種外語也不會對你的華語能力造成影響,所以一般的語言學習者大可放心,你只是上幾堂課、學幾個語言並不會讓你的”中文”壞掉。
要讓”attrition” 發生,除了少數在母語環境也不用母語的特殊案例,長期居住在非母語環境是必要條件。例如一個住在日本的台灣人,因為各種原因不跟說中文的人往來,且鮮少用母語接收資訊,經過5年或10年之後這個台灣人的中文就會偏離一般台灣人的平均值。
詞彙的”attrition”:單字忘光光
這可以說是一般人最常接觸的”attrition”,例如有名的”晶晶體”也可以算是一種”attrition”,一個長期生活在美國的台灣人許多關鍵詞彙都習慣用英文表達,講中文的時候就會自然套入這些英文字彙,或是想不出相對應的中文詞彙。”寫字”也算是這類型的”attrition”,我剛接到”一字千金”通告時其實已經很久沒有寫中文字,為了不要在錄節目時太丟臉還特別拿小學課本來練字。
然而,不少人覺得詞彙減少或遺忘不算是真的”attrition”,因為”字彙”是知識性的能力,字彙減少並不影響語言的核心能力,只是會讓人感覺教育程度不高或是用詞很不精準。
發音的”attrition”:說話怪怪的
發音的”attrition”需要非常長的時間的醞釀才會發生,一般的外語學習或是1-2年的留學都無法讓人”說中文有怪怪的腔調”,關於發音的”attrition”有很多有趣的研究,我以下舉兩個例子。
學過日文的朋友都知道日文母音有所謂的長音和短音,例如短音”i”是胃的意思、如果拉長變”ii”就是”好”的意思,這個”長”或”短”可以用物理數值、也就是”秒”來表示,例如某些情境下,”i”的長度超過300毫秒(ms)日本人就會覺得是”好”,小於300ms就會覺得是”胃”。我研究所時有一個日本學姊就是專門研究日本人和外國人對這個”長短音”知覺,也研究”英日”雙語人對這個長短音的知覺,根據他的研究,在美國住很久的日本人對於這個長短音的知覺跟一般日本人有顯著的不同,長短音的發音也有差距。
“濁音、清音”又稱”有無聲、有無送氣”也是一個”attrition”展現的地方,在研究上我們可以用一個叫做”VOT(voice onset time)”的物理數值來表示”有聲音、無聲音、送氣音”等語音類別,負值的 VOT 代表的是”濁音(有聲)”,但 -10 和 -100 的濁音其實聽起來明顯不同,每個有”濁音”的語言也有自己特有的 VOT 的值,假設你的母語的濁音是 VOT -100,但你長期使用一個濁音值為 VOT -15 的語言,你的母語 VOT 值就會跟住在母國的人有所不同,說起話來也就有微妙的不同了。
除了上述這種細微的”attrition”,聲調、語調、發音部位也都會有”attrition”的現象,把這些所有的細微變化加起來,就造成長居國外的人”說起中文腔調怪怪”的現象。
我自己大概在2010-2015這段期間達到個人連續不使用中文的最長紀錄,除了當時沒有居住在台灣之外,在台灣以外的地方也都沒有在說中文,記得2014年短暫回台的時候被很多不認識的人說”你腔調很特別,你是哪裡回來的華僑嗎?”,但這個現象隨著在台灣的時間越來越長也逐漸中和了。
文法的”attrition”:句子不自然
文法到底有沒有”attrition”其實是一個滿有爭議的問題,長期住在國外沒有使用母國語的人的確會有句法跟純母語人士不同的情況,這不一定要解釋成”母語壞掉”、也可以解釋成”接受非典型用法”。
更具體來說,一個長期住在美國的台灣人的中文文法的確沒有”壞掉”,他不會說出”你書弄把丟”這種不合文法的句子,也不會認為”我昨天台中去”是正確的句子,但因為他習慣了各種不同的英語句型,所以使用中文的時候可能會用英文的方式造句,例如他可能在情急或不經意的情況下說出”我昨天散步在公園”。這不一定要解釋成母語壞掉,也可以說是情境下自然的雙語混用(code-switching) 或是太累的時候出現的暫時性混用。
結論: “attrition” 真的是 “attrition” 嗎?
就實用的角度來看,沒有人的母語會真的”壞掉”,你也不可能忘記你的母語,因為上述這些”attrition”的例子其實都不影響一個人使用語言去做簡單到複雜的溝通和運用,以上這些現象只說明了 “如果你長期沒有使用母語、那你的母語會跟其他母語人士不一樣”,這個”不一樣”不代表”壞掉”。此外,”學外語”並不會讓”母語”變差,真正造成差異的原因是因為”你沒有使用母語”,”語言不用就會忘記”雖然有點誇大,但”語言不用就會衰退”這倒是真的,要讓語言維持最佳狀態就是要一直用,共勉之!
*有人不喜歡用母語這個詞,這邊僅是代表”個人能力最強的語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