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不用會忘記嗎?柏林多語習得雜記
10年沒來德國,10年沒真的說什麼的德語,這次趁轉機的機會來柏林看看,重溫歐洲的多語環境。
常常有人問我:「語言不用會忘記,你都怎麼維持語言能力?」我認為這是一個很奇怪的問題,掌握一門語言,不是只會打招呼買東西那種,需要很大的熱情,既然有這麼大的熱情,怎麼會「不使用」呢?不說也至少會聽會看吧!像我三天不用日文就覺得面目可憎,感覺全身不對勁,所以我認為「維持語言能力」是很矛盾的問題。
但假設我們真的曾經掌握了一個語言,之後因為各種原因長期不使用,到底會不會完全忘記或是變得很差呢?我的德語故事或許是個很好的線索。

老實說,我對德語實在沒什麼愛,當初決定學德語的時候帶著一種「征服語言」的心情,靠著博學強記的斯巴達式自我訓練,大概用了一年的時間學到「考試 C1(TestDaf 17)」的程度,說、閱讀和聽甚至書寫標準德語是沒什麼問題(TestDaf 書寫滿分)。但因為沒什麼在接觸德國流行文化也沒有常跟德國人相處經驗,我覺得也沒「習得」很深,這就是我德語頂峰的程度。
之後10年(2008-2018 )幾乎完全沒有使用,一來說是我對德語真的沒有愛,不會想要主動用他,唯一一次看德文是因為財迷心竅看了股神 Andre Kostolani 的德文原著,唯一一次長時間說德文是參加強者學弟的德語語言交換*;二來是在亞洲和美國和旅遊遇到的德國人根本不給你機會說德語,除了是德語不夠好(沒有跟母語人士一樣或比英文好),自己也會覺得算了那就講英文吧。
在這樣的背景下意外的形成了一個有趣的實驗:「10年都不講一個長大才學、掌握的還不錯的語言,這個語言會怎麼樣?」讓我們到柏林去一探究竟。

2018 年的柏林更國際化,要找到不說英文的地方難上加難,德國人仍是效率至上,看你講德文有點猶豫馬上就切換英語頻道,要找全德文的環境只能上 meetup 和 couchsurfing 搜尋聚會了。
這裡的「全德文」聚會也很難找,大部分都是外國人的「自救團體」,一群外國人聚在一起說德語,這種活動對初學者還行,但高級者就會覺得「物足りない(勁道不足)」,但反正也不知道自己還會多少就從這種「自救活動」開始。
第一場自救活動是住在柏林5年10年的外國人發起,大家的德語都很好,一整下午下來發現我都聽得懂,但比較不常用的字彙都需要別人解釋;說是還可以,但就沒有這麼道地。因為長期沒用有長期沒開車那種生疏感,但整體來說聽說讀寫都還有一定程度。後來也參加了有「慈善德國人」的聚會,跟母語人士對談就比較難了,但也沒有太大問題,10天下來勤說德語,要走之前覺得語力也恢復的差不多了,應該有當年8成功力。
所以這裡有個小結:語言習得到一個程度真的不會真的忘記,衰退雖然是必然的,但只要有機會和環境很快又會抓回語感。
比起練德語,我覺得柏林是個更適合練多語的城市,10天來我自然而然地使用到中文、英文、法語、西班牙語,德語、韓語、土耳其語、俄語、越南語等等語言。
說了這麼多語言就是日語沒說到,我已經全身不對勁了 XD
*介紹優質台北德語練習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