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佛教的「出家人」必須守佛教的五戒,包括不殺生、不偷盜、不妄語、不邪淫、不飲酒,因此「出家人」給人的印象就是謹守戒律,較少情緒起伏,安祥穩重。
日本的佛教雖然來自中國,算是「大乘佛教(Mahāyāna)」一種,大乘佛教不只追求個人的輪迴超脫,更重視幫助蒼生離苦得樂,一開始並沒有規定受否能喝酒吃肉,佛教僧人開始禁酒肉是魏晉南北朝梁武帝的時候開始的,他用政治的力量推廣《斷酒肉文》和《梵網經》,中國的佛教變成了全素的宗教,也影響了韓國、日本和越南等地的佛教。然而,幾千年下來佛教在日本發生了不少變化,關於和尚戒律的詮釋也和我們熟悉的中國式佛教有很大的不同。簡而言之,日本的和尚可以結婚生子、飲酒抽煙、也能過俗世的生活,擁有僧人之外的工作,聽起來就跟一般人沒有什麼不同。
關於日本佛教13宗和歷史的來龍去脈,網路上有看不完的資料,在此我就不贅述,這次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和日本和尚面對面接觸,甚至到法式酒吧喝酒的難得經驗。
2019年5月舉到日本沈浸式習得時應學員要求,我們邀請了兩位不同宗派的日本僧人,山田和 Gen 來和我們交流,他們兩位都算有名的高僧,家族世代也都是僧人,首先跟各位分享山田給我們帶來的衝擊。
山田先生已經結婚,目前在大阪市旭區經營道場和素食餐廳,抵達他的道場時他的妻子抱著才出生14天的孩子來迎接我們,雖然理智上知道日本僧人可以結婚生子,但還是很不習慣這樣的景象,接著山田先生登場了,一頭長髮綁辮子,怎麼樣都跟「和尚」的形象很不同,老實説比較像老化的嬉皮或是西部電影裡的印地安人。
山田先生忙完廚房的事之後就到道場和我們分享他的人生和佛教,他說日本的佛教歷史上長期和政治掛勾,難以看到佛教原本的樣貌,例如僧人是否可以吃肉喝酒結婚也是政治運作的結果,明治維新之前僧人也是不吃肉喝酒結婚的,明治政府為了削弱僧人力量,頒佈法令讓他們跟一般人沒有什麼不同,造成今日日本僧人吃肉喝酒結婚的現象。
山田先生從小在寺院長大接受寺院教育,之後還到京都有名的比叡山延曆寺修行了11年,年輕時就對佛法有很高的造詣;除此之外,他還有很高的音樂天份,曾在「駭客任務2」裡面演唱一段武打場面的歌曲。儘管俗世和寺院生活都非常成功,但他一直有一個修行上的疑惑,那就是在寺院時他可以達到那個超脫的境界,但回到俗世又沒有那個感覺了,為了突破這個修行的關卡,他前往美國和 Ojibwe 族人學習,師事有名的北美原住民運動領袖 Dennis Banks,希望透過印地安人的神秘力量,在北美的大地上成佛。他因此像電影阿甘正傳」裡面的阿甘一樣走路家跑步橫跨美國三次,每次長達8000公里,而且他還愛上了這種感覺,至今仍每年前往北美修行。至於他有沒有悟出新的道理更上一層樓呢?有,他說他現在不管在哪都能有一樣心境,他認為跨文化交流對佛法的修行非常有幫助,以前腦中只有佛教的時候覺得總是有個過不去的坎,經過北美印地安人的神秘力量的疏通突然就豁然開朗了。
至此,日本僧人已經給我們和台灣的僧人非常不一樣的感覺,他們同時非常入世又非常出世,對自己幾乎沒有限制,他可以上比叡山修行11年又可以參與駭客任務的演出,還在真實生活中上演「阿甘正傳」,一切都可以是佛法,一切都可以是修行。
經過了山田的衝擊後,我們又邀請了 Gen 師父,他不只和我們談人生,更願意和我們一起把酒當歌。
Gen 的外觀又更衝擊了,他沒有穿僧衣的樣子讓我馬上想到我們台灣的「館長」,抽煙的樣子讓人覺得是日本開卡車的「長距離運轉士」,他也已經娶妻生子,目前除了做和尚外,也從事影音製作的工作。Gen 的人生和山田非常不同,雖然家裡也是歷代皆僧人,但他年輕時非常討厭佛教,立志絕對不要當和尚,他因此環遊世界、創業當老闆,開過青年旅館,也是知名的攝影師。這樣多采多姿的生活持續到2011年的3月11日,日本東北大地震讓他放下一切全心全力到東北當志工,當到一毛錢都不剩的時候突然有人跟他說:「你家歷代是僧人,為什麼不回去當僧人呢?其實你現在做的事跟僧人沒什麼不同,都是解救眾生苦難啊!」因為這一番話,他似乎頓悟了什麼,馬上回老家的寺院修行,一年多之後成為了合格的「和尚」,開始透過佛法繼續幫助世人。
他認為,一個人沒有辦法「立志當和尚」,但會自然「成為和尚」,因為「和尚」是一種處世法也是生活之道,所以他覺得他本來就是和尚,修行和僧服是一種形式。也因此,我們覺得Gen 完全沒有和尚的「架子」,我們後來私下約他去法國酒吧喝酒他也爽快答應,在酒吧他看起來只是一般的日本大叔,一直抽菸一直喝酒,跟我們一般台灣認識的和尚因為差異過大,造成我們認知上偌大的衝擊。
Gen 跟我們說,他鑽研佛法和遊歷世界的心得就是世界上的文化宗教沒有好或壞,只有不一樣,只要了解為什麼不一樣就不會有怨念了。因此,不管你欣不欣賞這種佛教,建議各位有機會可以和日本的和尚交交朋友,相信各方面都會有很大的啟發,敬祝各位功德圓滿。
撰文者 多語達人 Terry Hsieh & 到日本沈浸式習得
參考資料
2 感謝網友 Owen Liu 補充佛教相關知識與資料
2.1 佛陀在世之時,並無規定佛弟子要素食,出家僧眾行腳托缽,施主給的食物葷素都有。
〔九十二波逸提法〕
〔三九〕 如是者,美味之食也,即:酥、生酥、油、蜜、砂糖、魚、肉、乳、酪也。任何比丘,若無病而為己要求如是美味之食而食者,波逸提。
2.2 中土佛教在梁武帝之前,一般僧人都是化緣而食,什麼都吃什麼都不挑,因為民眾施捨的東西什麼都有所以沒有這個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