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模仿越南口音好笑嗎”一文有感

本來對這議題沒啥興趣,但因為在廖老師版上點起了討論的火種,轉來這邊和大家一起思考,並整理一下我剛剛雜亂的推文

1) 我本來根本不知道阿翰,看了”降肉”但”降肉”完全沒有戳到我的笑點,為了配合時事只好勉強把他看完,但後來看到阿翰模仿日本人的影片反而覺得比較有趣,從語音學/音韻學上分析看能不能找到模仿的點。

阿翰模仿日本人說中文:

2) 本來推文只是想討論這篇作者的”若越南人可以去上課,那口音會少很多”這個論點,這跟我的認知和所學有很大差異,口音基本上跟教育程度無關,也跟有沒有去上學無關。一個顯而易見的例子就是,日本人學中文都是去各大華語中心學的,但並沒有因為去”上學”,他們就沒有了”日本口音”,事實上大多數的日本人還是有日本口音,所以阿翰才能模仿日本人講中文。影響口音最大的是學習者態度跟母語習慣,要學到沒口音是可能的,但那要學習者自己很堅持,並不是因為他上學。

再舉一個很明顯的例子,也是大家可以去聽聽看自己分辨的。我的兩位多語恩師史嘉琳老師和康華倫老師都精通中文,但兩位對於口音的態度大相逕庭,史嘉琳老師認為學語言應該要盡量減少口音、方便溝通,他也身體力行,講了一口幾乎沒有口音的中文;康老師認為發音不重要,聽的懂就好,所以上他用中文教授的拉丁文課時的卻會比較吃力。舉這兩位超高教育程度又精通多國語言的恩師的例子是想說明,口音跟教育程度不一定有關係,上語言班也不一定能幫你糾正,在一般的情況之下,口音是一個族群的特色,大多數的人都一定會有口音。

3) 回到作者本來想探討的議題,關於”歧視”這件事情。我個人認為阿翰就是做表演,他表演日本人不會被罵,但表演其他語言會被罵,這代表問題不在他,問題是這個社會,那這個社會有甚麼問題呢?

有一次我在教教學法的時候,提到台灣真的中文強的其實是移工移民,而不是那些西方或是日韓的網紅,有個學生問我:”可是移工移民都有口音耶?”,我馬上反問他:”請你告訴我哪一個你覺得中文好的西方或日韓網紅是沒有口音的?” 為什麼”那些先進國家”的人講中文有口音特色還可以被貼上”中文很好”,但越南或是印尼的移工移民講中文有口音特色就是”不標準”? 最近有一個在便利商店賣海苔包飯的網紅口音也很重,為什麼沒有人說他不標準?

其實,有口音本來就是自然的事,不管日本口音、韓國口音、美國口音還是印尼口音都是一樣的,問題是這個社會對說台語的人或是說越南語的人仍帶有歧視,所以有問題的是這些歧視想法或是觀念,而不是阿翰如何表演,趁這個機會我們應該去找出這會歧視想法和觀念的病根,其中一個病根就是沒有正確的”語言學觀念”,所以好好學習形式語言學、認真語言學和社會語言學的正確觀念是很重要的。

原文作者把越南人的口音特色用”缺點”形容實在是太客氣了,口音根不是甚麼缺點,這是一種特色,如果覺得想要講得更像母語人士或是更標準那是好事,但若沒有興趣”講得跟受過教育的母語人士一模一樣”也不是罪過

最後,我想提醒大家焦點不是阿翰也不是越南人,重點是我們社會對於”歧視”的想法和反思,很多台灣人都喜歡討論”美國有種族歧視”或是說”美國都歧視華人”,在說這些話同時覺得自己是受害者,自己沒有種族歧視,自己才是正義的一方,如果您周圍有這樣的朋友,下次他又再跟你說”美國人都歧視華人”的時候,請你跟他談談台灣島上的多元族群和各個族群遭受得歧視和不便,讓他了解甚麼是”歧視”、讓他了解自己也可能是加害者之後,再去評論美國,再去對美國指指點點,要不然台灣人討論美國種族歧視將會是本世紀最大笑話之一。

“模仿越南口音好笑嗎?一個越南新住民的感想”

作者 阮青河

原文連結

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486/article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