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人鄭博士邀請我去他服務的補習班參觀,我本來想說我跟補習班應該沒什麼緣分,應該就真的是去看看而已,沒想到他們老闆真的對多語言有興趣,而且參訪的當天還真的遇到稀少性極高的緬甸學生,講了幾句很久沒講的緬甸語,順便還跟他們聊最近認識的克倫族議題,相談甚歡,是非常有趣的參訪經驗。
原來這間專門幫助在日外國留學生升學的補習班老闆對於創造多語言文化環境很有興趣,所以除了經營「賺錢」的中國留學生生意外,也積極經營像緬甸留學生這種「不賺錢」的生意,之後想透過這個多國籍語言的環境來創造有趣的活動。
整個參訪和餐敘的期間除了交流想法外,我們也談到日本的學歷金字塔,我想應該有蠻多台灣朋友有興趣,且我過去在各國有許多用不同語言跟日本各大學校學生交流和交手的經驗,趁這個機會借用他們補習班的升學金字塔如來用多語言講解日本的學歷金字塔。

國際排名不等於國內聲望和實際學生程度
台灣喜歡看國際排名,進百大我的母校就會高潮,但其實國際排名跟各國實際排名有差異,且大多數排名都是看研究成果,但世界上有很多國家都有非研究型但專注訓練經營的教學型大學。例如在美國就有很多獨立的菁英學院(college),他們的國際知名度很低但學校其實很好且學生都是超精英;又或者像法國那種有特殊升學體系的國家,真正菁英的 Grande École 在國際排名上幾乎沒能見度,且因為教授所屬單位的關係,非菁英的巴黎 XX 大反而會出現在國際排行榜上。
說這麼多的意思是,不管是要理解日本還是任何國家的學歷金字塔,你只看那些甚麼百大排名的話就太門外漢,也無法實際掌握學生程度和升學的難度。
和S級日本學校的交流經驗談:東大京大早慶
這張學歷金字塔圖裡東大京大和早大慶大被歸類在同一等級,事實上東大京大還是比早慶難考,且早慶現在有全英文學生跟自家高中直升等制度,整體學生素質應該還是跟東大京大有落差。我學生時代在巴黎認識的一位東大生重考兩次都「只」上慶應,第三次才考上東大。
在法國 École Polytechnique 唸書時是我接觸最多東大京大和早慶學生的時期,這些日本的菁英的確都很厲害,特別是東大和京大的學生。專業方面不用說,語言能力也非常好,並沒有「日本人不會英文」這種情況,且這些我遇到的東大京大校友或留學生的法文也都非常好。因此,我一直認為坊間流傳的「日本人英文很差」一直是一種採樣誤差,理由容我稍後詳述。
那當時我在法國交手過的這些日本菁英個性如何?我只能說十人十色、一樣米養百樣人,各式各樣的人都有,但如果說有什麼共通特質的話就是一種菁英的使命感。
A 級學校的日本學生:上智大學
在 A 級學校裡我和上智的學生有最多的交流經驗,我的研究所母校美國堪薩斯大學跟上智大學是姐妹校,所以每年都會有大批來自上智的交換學生來訪,上智的學生也是很優秀,但跟東大京大比起來的確有明顯差異。
以英文程度來說好了,上智交換生整體英文程度都還行,但要說到像東大京大一樣達到精通級可能還有段距離,有時候也會出現少數幾位不太會的學生。另外一個差異是,很多我認識的東大人都是鬼才或有特殊能力,比起來上智的學生就很一板一眼,比較少有人有特技或驚人的履歷。
日本社會中流砥柱的B 級學校:關西大學
除了上智大學之外,關西大學也是堪薩斯大學的姐妹校,當時我在堪大的時侯每年都有30-40位關大的學生到堪州交換。關西大學是日本關西地區8間「中流砥柱」型私校之首,若無法擠進一流大學京大或阪大的關西人往往會以這8間為目標,成為支持日本社會的中流砥柱;同樣地在日本關東地區也有所謂的 G-March,無法考進東大或其他一流大學的人會以這個系列為目標,若以的台灣的大學做比較的話,G-March 和「關關同立產近甲龍」約略等於台灣中字輩大學。
關西大學學生的英文比起上智大學就有很大的落差了,關大的學生到美國後幾乎都有很長一段時間處在不太會講不太會聽的狀態,而且這些到堪大的交換生還都是英文系的,可見學歷金字塔的確還是有些參考性。然而,若要說關大學生不會英文那又太離譜了,如果只是簡單的溝通他們完全沒問題,閱讀和書寫的能力也不差,所以 B 級以上學校的日本人應該多多少少都會些英文。
這裡我就要談談剛剛提到的「採樣誤差」,到底是日本人真的不會英文,還是大家去日本玩的時候都沒有遇到「對的人」呢?這些 B 級以上學校的學生大都會進企業工作,也就是「就職活動」很順利,跟從事觀光零售或是四處趴趴走的日本人屬於不同類型,有可能觀光客遇到的都剛好是 CDEF 的校友,在台灣或是在韓國,CDEF 的學校裡我想會說英文的比例也非常低,所以「日本人英文很差」很有可能是採樣誤差。
台灣、日本和韓國學校的英文教育其實都一樣差,學生和老師都逼不得已為了考試教英文和學英文,學了10幾年缺完全不會說的確是很普遍的現象,與其說日本人比較差,不如說台日韓是同病相連,世界上唯三熱衷考多益的國家不就是日本台灣韓國嗎?
C 級和以下的學校
C 級大概就是中等或是中等以下的學力,在日本「就職」可能會遇到一些困難,學生之間能力的差異也很大,若從語言能力來看的話,C 級學校的學生除非有特殊經歷或是堅持,要不然外語能力都不是非常好,「不會講英文」的日本人大概就是這一群。
我自己並沒有同時大量 C 級學生的經驗,但因為這個級別的學校非常多,所以很自然地會在世界上遇到各式各樣的 C 級學校校友,整體的感覺就是他們志不在讀書,又因為他們很難進入大企業上班,所以出路也都非常不同。
最後稍微提一下外國學生念日本大學的考試,因為整體來說外國人不用跟日本人競爭,考試內容也不同且有很多特別方案,這個學歷金字塔其實是不適用在日外國留學生的。換句話說,一個透過外國留學生管道考上東大的外國學生跟一個考上東大的日本學生其實非常不同。
以上是關於日本學歷金字塔的觀察和實際交流分享,歡迎有在日本各學校或世界各地和日本人交流的分享經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