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斯樂泰北孤軍之多語故事

對6-7年級的台灣人來說泰北孤軍、柏楊、異域、反攻大陸和泰北志工團等等詞彙就算不是耳熟能詳,在求學階段至少也聽過幾次,我自己不知為何但「泰北孤軍」這詞從小聽到大,而且還恰巧認識了柏楊先生作品「異域」的日文譯者,泰國北方不造訪「美斯樂」這個孤軍最初在泰國落腳之處實在說不過去。

我到美斯樂除了思考歷史,也對這裡的語言故事充滿好奇。1949 年中國情勢大致抵定,蔣中正敗逃台灣;同時,中國西南各地的國民黨軍紛紛「轉進」緬甸和越南和海南島,其中到緬甸的部隊流竄了將近 20年之後正式定居泰國美斯樂。這隻部隊20年間長期接觸緬甸、寮國、和泰國邊境的各種民族和語言,用想像就知道他們的「多語故事」必定非常精彩。

我進到美斯樂最先聽到是一種感覺很像「普通話」但又幾乎聽不太懂的語言,若再聽久一點會覺得很像藝人吳宗憲常常愛模仿的「四川官話」詢問當地人之後得到了這是「雲南話」的答案,「雲南官話」也是西南官話的一種,難怪會有聽起來像四川話的感覺。「雲南官話」似乎仍是美斯樂非常通行的語言,雖然很多人會說普通話,但熟練度的差異非常大,從流利到似懂非懂都有。

到一家當地知名的麵店用餐時我發現也有很多明顯是孤軍後代的人士講泰語,他們雖然也都會雲南話和普通話,但似乎最熟練的語言是泰語,據說這是孤軍到了第三代之後常有的情況,生活和文化已經完全「泰化」,他不太關心中華文化和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還是中華民國在台灣,生活在泰國才是他們的現在進行式。

美斯樂是由領導這隻部隊的段希文將軍一手規劃建立的,前往段希文將軍陵墓致敬時遇到一位穿軍服的熱情青年,他用口音非常重的普通話向遊客解說美斯樂和泰北孤軍的歷史。因為他口音實在是太重了,且有個很特別的姓(“岩”但唸ㄞ\),他看我實在太狐疑就自己招了:「我其實是佤族人,我會泰語、佤語、雲南官話、普通話,但我覺得雲南話跟普通話沒啥不一樣。」

這隻到美斯樂的國民黨部隊本身就是多元組成,而且後來還陸續招募了美斯樂地區各族裔的青年從軍,佤族、彝族、阿卡族都加入了孤軍,更增加了語言的豐富度。

陵墓行結束後來到了當地的華文學校「興華中學」造訪,剛好校長先生有空接待講古,不小心就聽了他超過半世紀的故事。楊校長是在緬甸出生的,從小跟著孤軍四處流竄,最後才來到泰國美斯樂,從小在多語環境中長大且他曾經幫國民黨「做過特別的事」,雖然他沒有說他會多少語言,從這個經歷我推估他是個多語達人,而且跟他有一樣背景的可能也不少。但校長感嘆地說,現在孤軍已經到了第五代,「泰化」也越來越全面,不少後裔只想跟泰國人一樣就好,對學華語去台灣也沒有太大的興趣,反而是美斯樂地區的非泰族的少數民族對學華語有興趣,現在孤軍後裔的學生比例約只佔4成,剩下6成都是附近的少數民族。

離開美斯樂前我遇到了一位愛貓的紀念品店老闆小銀,她就是楊校長所說的「越來越泰化」後裔的典型,她用口音很重且用語嚴重泰語話的普通話和我溝通,有時候必須很有想像力才能聽懂她說啥。小銀說她很不喜歡學習且對華語中文什麼的實在沒有興趣,她妹妹有去成大唸書,但她自己連台灣都不是很有興趣去,她說她只要有她的貓貓和狗狗就很滿足了。

看來不管是歷史還是語言,美斯樂的一切終將歸於平淡,也許再過20年這裡就會變成一個泰北邊境普通的泰國聚落,泰語變成最通行的語言,若想見證歷史和不在雲南的「雲南話多語社會」一定要趁現在來看看,若你是台灣人的話那就更值得啦!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Twitter picture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Twitter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