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 可以說是我在美國研究所時期最好的台灣人「閨蜜」,不管是以前還是現在我們都能天南地北地聊或是相互告解懺悔各自的罪惡,最近和好久不見的她在OO相見,除了敘舊之外我們很意外地都在聊「如何學好英文」。
Y 今年因緣際會被挖角到某大學當教授,負責該大學某全英文學程的教學,Y 過去雖然在美國念碩博士加起來住了快10年,但仍困擾於口語表達,特別是即席問答和無準備演講這兩個項目更是他的弱項。雇用他的學校和老師雖然都不以為意,但 Y 非常在意也感到非常大的壓力,甚至擔心學生會投訴她英文不好,所以才跟我討教「如何學好英文」。
其實 Y 並不是不知道自己的問題,過去我們一起在美國求學的時候她就只專注在研究和上課,基本上不跟人社交,更遑論跟美國人社交,因此她的英文只有在聽讀寫方面比較有長進。雖然碩博士會需要口頭報告甚至論文口試,但那種情境是可以準備且有固定範圍的,這種「口說練習」對即席口語能力的幫助不大,更遑論分秒必爭的無準備情境(spontaneous situation, unscripted dialogue)。順帶一提,Y 在美國其實曾有美國人的交往對象,但就像我們在前面提到的,交男女朋友並不保證你能夠學好英文。(我只要交一個美國男/女朋友就能學好英文?それダメ!)
Y 的問題其實是很多大學之後才出國留學的人會遇到的問題,特別是課業繁重的碩博士生,真的要做研究的碩博士生修課、做研究和看論文就已經自顧不暇了,根本不可能有時間去跟美國人整天 543,轟趴到半夜。
如果你沒有習得語言的正確觀念,就算你出國留學英文也沒有太大的用處,以下我將告訴你如何讓「出國留學」變「有用」,也將我開給 Y 的藥方分享給大家。
想讓英文大躍進你需要懂「沈浸式習得」
任何一個國家的小孩學會母語的過程叫作「語言習得」,把小孩學會母語的方法用在學外語上就叫「沈浸式習得」,沈浸式習得是讓英文變好的根本方式!
在國外留學要讓英文進步除了需要用英文去學習並產出專業知識外,還需要大量和母語人士做有意義的交流,所謂有意義的交流並不是漫無目的的聊天,而是彼此擁有共同目標去完成一件事且在過程中都使用英文。
舉例來說,和美國人一起去當孤兒院的志工就是一個很好的沈浸式活動,和美國大學生一到高中去輔導高中生課業也是同樣的道理。和美國朋友一起為好友精心準備一場週末排隊也是很好的活動,爬山、踏青、郊遊這些通通都是。
假設你到美國留學,除了課業之外你要把以上這些活動排到你的「課表」上,這些活動跟你的成績無關,看似也跟留學無關,但我跟你保證,這些活動的經驗和你因此精進的英語才是你一輩子的寶藏。
解決 Y 困境的錦囊妙計
Y 已經不再是學生,身為一個該領域的專業人士她也沒有太多時間去社交,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建議她從幾個方面來著手:
1)重新心理建設,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
英文不夠流利不是一天造成的,她犧牲了「練英文」的時間換來了學術領域上的成就,這也可能是該大學要雇用她的根本原因,而不是她英文講得好或壞。Y 會一直在意自己有口音,也會過度思考自己講得英文是否正確,這些自我的煩惱反而會讓她更講不出英文,所以「接受自己現在的英文」非常重要,英文要講順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也不是你一直絞盡腦汁就能進步的,接受自己發音不完美語法不完美,「放他去」,把專注力放在「教學內容」和「訊息溝通」反而才會讓自己進步,學生也會覺得課程怎麼變得這麼好玩了。試想,若教授上課一直在在意他自己講得英文正不正確,這樣怎麼可能會是一堂好課呢?
2)雖然沒時間社交還是要社交
Y過去10年英文沒有根本進步的原因就是這個,既然知道了就要改變學習的方式,雖然時間有限且適合的場合也有限,但還是有的,我就跟他推薦了一個好地方。
3)創造全英文生活
即時沒時間社交,在做研究或備課時還是可以把各種英文材料當背景音樂聽,平常稍微喘息的時候也都選擇英文媒介的休閒娛樂;如果真的找不到人說話可以練 shadowing ,也可以透過正音的課程把自己的英文變好聽,讓學生容易理解。
4)結交說英文的伴侶
無魚蝦也好,他雖然知道過去這招沒啥用,但食色性也有個說英文的伴侶總是比較強。
總之,出國留學跟英文會不會變好沒有太大的關係,掌握「沈浸式習得」才是學會的關鍵,掌握正確方法的人不出國也能精通英文!